GCPN研究结果

全球临床实践网络关于喂食及饮食障碍症的研究报告

参与者

共有2288名全球临床实践网络 (GCPN) 的成员完成了本实验。参与人员使用了5种语言:英语(n=1061; 46.4%), 西班牙语 (n=315; 13.8%), 日语 (n=340; 14.9%), 法语 (n=219; 9.6%), 以及中文 (n=353; 15.4%)。 

参与者概况

平均年龄: 44.5岁 (SD~10.8岁)
平均专业工作年限: 13.8年 (SD~9.9年)
男:女比例: 65.3%: 34.7%

主要发现及其临床影响

1.

修改后的ICD-11分类指南提高了喂食及饮食障碍症诊断的准确性。

针对不同诊断,使用ICD-11标准的诊断一致性始终优于使用ICD-10所得到的结果。这一发证明ICD-11中针对喂食及饮食障碍症诊断标准的整体结构以及单一疾病诊断指南的调整保证在临床应用可以得到比ICD-10更为明确和一致疾病诊断。

2.

现场研究的结果对ICD-11中新增的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 (ARFID) 以及暴食症 (BED) 疾病分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

ICD-11中新增的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Avodi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取代了ICD-10标准中的新生儿及儿童喂食障碍的分类并对其定义进行了一定扩展以便更加完整的描述这个以进食数量或种类不足为特点的疾病。通过病例–对照现场研究获得的资料证实了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的诊断标准比ICD-10中的相应诊断标准更加清晰明确。尽管有人担心临床医生可能难以区分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及神经性厌食症,实际研究过程中临床医生使用ICD-11分类标准可以成功地吧两者区分开来。GCPN成员使用ICD-11标准同样成功地在试验中区分开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以及普通的挑食。

暴食症:

ICD-11 标准中喂食及饮食障碍部分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加入暴食症 (Binge Eating Disorder, BED) 这个新的疾病分类。研究参与者使用 ICD-11 标准成功地将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鉴别开来,包括其中一例被描述为体重过重的病例。此外,临床医生通过患者缺乏对进食欲望失去控制以及对过量进食欺负负罪感或紧张情绪等典型表现,成功将一名普通的饮食过量的病人于暴食症区分开来。

3.

对神经性厌食恢复过程中的诊断标准以及在暴食症诊断标准中的重要的“相对性”概念需要进一步澄清。

用于现场研究的 ICD-11 标准中要求对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必须在停止治疗后能够保持体重增长并维持一年以上可以取消关于厌食症的诊断。这一要求的目的在于避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经过治疗体重恢复正常以后,不会因为在恢复过程中的一些一过性的症状而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例如神经性贪食症等)。然而,在现场研究过程中,参与研究的临床医生发现标准中关于这一部分的说明非常令人困感。因此我们在最新版本的 ICD-11 标准中进行了进一步澄清。 current version of the ICD-11 guidelines.

试验中使用的 ICD-11 标准对神经性贪食症及暴食症诊断中的暴食行为的描述包括不能控制进食的欲望;摄入明显多于平时的数量的食物或者摄入食物的种类明显异于平时习惯;感觉无法停止进食或者无法控制摄入食物的种类等等。因此,按照这一标准,病人并不需要摄入绝对数量很大的食物,而是在无法控制自己的进食欲望情况下深入超过平时很多的食物或者与平时饮食习惯完全不同的食物种类就可以认为是暴食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一些临床医生对这个 “相对性” 的概念感到迷惑。研究过程中,临床医生们对体重超重的病人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的病人。关于相对性的概念在最新版本的 ICD-11 标准中也作了进一步澄清。 current version of the proposed guidelines

更多相关研究

Al-Adawi, S., Bax, B., Bryant-Waugh, R., Claudino, A. M., Hay, P., Monteleone, P., Norring, C., Pike, K. M., Pilon, D. J., Herscovici, C. R., Reed, G. M., Rydelius, P.-A., Sharan, P., Thiels, C., Treasure, J., & Uher, R. (2013). Revision of ICD: Status update on feeding and eating disorders. Advances in Eating Disorders, 1, 10-20. Doi: 10.1080/21662630.2013.742971